史提芬·默勒是欧洲资深钢琴制造专家,1981年即获得瑞士钢琴协会颁发的钢琴制造技师证书。史提芬在学习深造钢琴制造技术时,师从国际著名钢琴设计大师托马先生,并与托马大师在数家国际著名钢琴制造公司共事多年,在钢琴制造工艺、新产品项目开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自2010年5月以来,史提芬·默勒担任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负责工艺流程设置、产品质量监控及技术人员培训等重要工作。史提芬工作严谨认真,甚至是不知疲倦,在他一年多不懈努力下,为珠江钢琴引进了欧洲高档钢琴制造生产线,帮助成立了"恺撒堡艺术家系列高档钢琴装配厂",完全按照欧洲高档钢琴的生产流程、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实现了在国内生产具备世界一流水平的高档钢琴这一宏伟目标。
同时,珠江钢琴依托高档钢琴装配厂,由史提芬培训了一批高技能人才,为珠江钢琴的后续发展培养了一批人才储备,促进了珠江钢琴集团产品档次的改进,而国内高档钢琴市场一直被欧美钢琴所垄断,这就为我国钢琴产品档次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国内乐器行业产品品质的改革,提升了自主品牌国内市场占有率,为我国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安德鲁先生2013年正式被任为珠江钢琴集团质量总监。他是欧洲资深钢琴制造大师,先后获得施坦威等相应的钢琴技能证书。1996-2000年但任荷兰钢琴技术协会的主席,并获得荷兰钢琴协会颁发的钢琴制造技师证书。2003 到德国的WURZEN毛毡厂学习榔头的制作过程,在榔头制作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他曾在多家音乐学院担当钢琴调律师,并在世界各地多次举办过钢琴技术研讨会,在钢琴制造工艺、新产品项目开发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在多家专业杂志上发表过多篇专业性的技术文章,代表著作有2009年出版 《钢琴之声》一书,主要讲述钢琴音色整理的技巧,深受业界的好评。
安德鲁先生重点负责珠江钢琴三角琴质量提升的项目,参与三角琴共鸣盘数控工艺和后合圈工艺的研制,继续完善三角琴总装厂的工艺流程,做好质量工艺控制,传授钢琴装配、调律、音色整理等知识,帮助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使三角琴的产能和质量水平实现较大的突破。同时,安德鲁先生带领技术人员一起对高档钢琴、高端需求人群、专业演奏会等进行服务。
陈兆殷是在行业内少有同时获得国家高级(钢琴设计师)职称和国家(一级)高级技师称号的80后年轻人。
“调律告诉我,做事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在珠江钢琴集团将近20年的职业生涯让陈兆殷悟出了一些哲理。“钢琴调律是科学理性的,同时也是感性的”,陈兆殷在思忖如何准确地将他的想法表达出来。他说:一方面,钢琴的每一个音,都有精确的标准,相当理性;但另一方面,钢琴家们都是带着感情在演奏,又是带着强烈个人色彩的,有的要表现温柔多情,有的要表达气势磅礴。
还比如,琴键的灵敏度,手指按下琴键的深浅、轻重,每个人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在调试之前,陈兆殷都要与钢琴家们沟通,调出他们喜爱的状态。
正是如此,陈兆殷得到了不少国际钢琴家的信任。当年,钢琴演奏家刘诗昆到广州来参加一个音乐颁奖演出,珠江钢琴集团同时提供了7台不同人调律的钢琴给他选择,最终,刘诗昆选中的一台,正是陈兆殷的“作品”。
其实这并非运气,而是因为陈兆殷仔细研究了刘诗昆的演奏风格,他更偏向于气势澎湃、爆发力强,所以在手感和音色上进行了调整。
后来不论是身在欧洲马耳他皇宫的鲍蕙荞、还是走遍中国的克莱德曼……这些钢琴家都由他“出马”调律。
陈德然是钢琴制作高级技师、钢琴调律高级技师,从1993年参加工作,一直在珠江钢琴集团从事钢琴调修、装配整理和质量监控等专业技术工作。
钢琴制造如同雕塑艺术品一样,很多工艺必须由手工操作,“师带徒”传统也在珠江钢琴得以代代相传。陈德然的师傅是业界翘楚吴智杰,20多年的调律生涯,名师指导加持,陈德然也练就了一身好本领。
“用电子工具测音,测到的仅仅是单音,用耳朵听就不同了,只要专注和心静,就能同时分辨出两个八度和音的细微变化,而且还能同时听出多组和弦音高的差异。”
用音准仪调律,不用劳心费神,还省体力,但为了让珠江钢琴集团的钢琴登上世界各地的音乐殿堂,陈德然愿意花两三个小时甚至更久的时间去精耕细作。没有长年累月的坚持和艰苦的付出,练就不出一双“金耳朵”,经他手调过的钢琴,精准度能够做到 0~1音分。这种细微的差别,连钢琴演奏“大咖”也分辨不出。在业界耳朵“金”到这境界的,屈指可数。
以陈德然名字命名的广东省劳模创新工作室,已集结了13名优秀高技能人才和专家,陈德然对钢琴采用手工制作制音系统作了创新改进,获得了全国优秀QC成果奖。这是陈德然最得意的作品之一,它的声音,比大型钢琴发出的还要洪亮和悠扬。
“将借助这个平台,培养一批10年、20年后在生产、管理等各方面都能独当一面的高技能人才,让工匠精神代代相传,助力企业创新发展。”陈德然坦承,这项工作任重道远。
梁钊明是资深钢琴调律师,他不仅将调律“融入血液”,内心更是坚守着一份手艺人的情怀;他多次在国家级和省级钢琴调律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其中在2016年9月获得全国钢琴调律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冠军,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
“每个键都有一个标准音,拿一个音叉放在旁边作为参考标准,当琴键按下去后,与之对应的琴弦的振动频率与音叉的振动频率一致,就算是取好了标准音。”梁钊明说,调律师的能力是每天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刚开始学手型和指法会很枯燥,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也在不断地丰富。
为了达到最美音色,调律师需要对每根黑白键进行反复的调整,每次调律需要1小时以上。如此精细却又枯燥的工作,在梁钊明看来却是一种美的享受。他说:“调律师好比钢琴的医生,钢琴使用久了音色、音准都会有误差,我们可以把它医好。但我更愿意把自己的工作看作是钢琴的化妆师,通过反复的调试,我们让钢琴达到弹奏者认为最美的声音效果。”
令梁钊明最自豪的是恺撒堡KA系列钢琴在美国的一次盲测。评委都是国际顶级的钢琴专家,一共四台钢琴参与测试,其中一台是KA厂生产的,其余三台都是德国的知名钢琴品牌。“分数出来令人意外,79.9%的人都认为我们的KA钢琴是最贵的,另外有20.1%的人认为它第二贵,但其实KA钢琴是四台中最便宜的”,梁钊明说。
2016年,梁钊明挑起恺撒堡KA艺术家分厂厂长的重担。当恺撒堡KA艺术家钢琴在人民大会堂鉴定会成功召开,当G20杭州峰会珠江恺撒堡钢琴完美声音呈现于世人面前时,梁钊明一遍遍地告诉员工们,做调律需要专注,更需要的是在浮躁时代中坚守一份手艺人的情怀。
做了二十多年的调律师,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是否感到枯燥?梁钊明说“调律早已融入我的血液之中,很多时候是一种喜爱和享受”,并表示“会一直做下去”。
著名钢琴制造工艺专家,有50多年钢琴设计的经验,曾任施坦威(纽约)钢琴公司的技术主管,曾任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顾问及驻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美国公司工作。